香港制造业“隐形冠军”:从代工起家做到全球第一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4-11-17 02:06:50

详情


  香港,国际经济地位高,在国际上曾有纽伦港之称。从现在看,香港经济虽然依旧发达,但增速却已经落后其他城市,不说跟纽约、伦敦相比了,就连内地很多城市GDP都已经超越香港,比如跟香港一衣带水的深圳,GDP就已全面超越。

  很多人说,纵向对比,香港经济固然在增长,但从横向对比,香港经济无疑是衰落的,而衰落的背后,有一个观点是制造业的衰落。当然,这不能全都归咎于此,但香港制造业衰落是事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跟香港经济衰落产生了联系。

  来看一张图表,不难发现香港制造业的产值占比是逐年降低的。要知道在上世纪,香港制造业占比曾高达30.9%(1970年),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是香港制造业的黄金时期。

  当前,香港制造业占比在1%左右,比巅峰时大幅下降。在现今的香港制造业企业中,有一家企业被誉为是香港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它就是创科实业。

  那么,在香港制造业整体日渐式微的背景下,创科实业是如何实现增长,并成为全球性的制造业企业的?

  创科实业成立于1985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其已拥有强大的产品组合,制造及产品开发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产品涵盖电动工具、配件、手动工具、户外园艺工具及地板护理产品等品类,旗下拥有MILWAUKEE、RYOBI、HOOVER等知名品牌。

  之所以称创科实业为香港制造业的“隐形冠军”,主要有三点理由,即经营业绩、全球行业地位及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

  在经营业绩方面,创科实业的表现亮眼。2022年,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32.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4亿元),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0.77亿美元。这样的业绩,在去年仍受三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表现是很不错的。

  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创科实业的电动工具市场份额超16%,位居全球第一。在当下香港制造业衰落的大背景下,创科实业取得这样的成绩堪称奇迹。

  也是鉴于多年来良好的业绩表现和出色的全球行业市场地位,创科实业入选恒生指数50。该指数代表了港股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家上市公司。这里提一句,截至发稿前,创科实业市值为1550亿港元。

  上述三点,足见创科实业的优秀,称之为香港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并不是什么过分的赞誉。

  创科实业能取得现如今的成就,当然离不开其创始人钟志平。其人在名气上虽然不如李嘉诚、李兆基、包玉刚等人,但他的经历却也称得上精彩。

  在创业之前,钟志平不过是个打工仔,少年时期从澳门来到香港打拼,进过电视台,参加过艺人培训班,做过仓库管理员。

  从这些经历来看,不难推断出钟志平出身并不是很好,但他却有一颗上进的心。他不满足于做仓库管理员,更不满足于那份工资,他想要赚更多的钱。

  要如何实现赚更多钱的目标呢?钟志平为自己做了规划,在专注工作的同时,不断的学习,学习各种管理知识。

  这样的进取心,使得钟志平的职位、薪水都在迅速上升,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他已经当上了经理,月薪一千五。这在当时已经非常优秀了。

  钟志平并没有满足这样的成就,但他也知道由于学历的限制,他很难再往上走,或者说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唯有创业一途。

  对于当时的香港社会而言,创业并不是难以想象的事,很多人都在香港这片土地掘金。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打工开始,慢慢走向创业,如李嘉诚。但也有一直当职业经理人的,比如著名的“香港打工皇帝”霍建宁就是典型的例子,2009年的时候,其年薪便达到1.24亿港元。

  显然,自身学历的限制,并不能让钟志平依靠登顶职业经理人职位,所以他跟一名大众汽车的工程师合伙开办了一家贸易公司,这也是他第一次创业。

  香港,作为全球范围内知名的自由贸易港,做贸易具备天然的优势。也是因为做贸易生意,让钟志平赚了不少钱。

  与此同时,在做贸易的四五年间,钟志平也做了一些思考,他始终认为只做贸易无法把控产品质量,也容易被卡脖子。

  思来想去,他决定从代工做起,进而切入制造业。这里提及一下,钟志平决心做制造的时候,香港当时的环境是炒房、炒股票,是在去制造业的。

  但钟志平经过考察,认为香港制造业基础还在,而且背靠原材料充足的大陆,再加上香港这个自由贸易港,制造业大有可为。1985年,他正式创办了创科实业,为美国品牌Craftman做代工。

  在之前笔者写过的文章中,都在强调一个观点,做代工生意只是接触了制造业的皮毛,利润大头都被品牌商拿走了,代工厂只是在赚辛苦钱。

  基于这个逻辑,大部分做代工起家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往制造自主品牌的方向走,钟志平带领下的创科实业也是如此。

  1999年,钟志平经过对全球制造业进行全盘分析,认为中国内地代工厂开始大规模崛起,且极具成本优势,未来必定挤占香港代工厂商。此外,这个时候欧美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品牌因为经营不善走向衰落甚至倒闭。

  在这样的分析下,钟志平走上并购外延的道路,旨在通过收购在短时间内买到全套的技术和品牌,迅速切入自主品牌制造的赛道。

  在此后的数年间,创科实业通过收购,快速打造了品牌矩阵,涵盖Homelite品牌的园艺工具、Dirt Devilge和Hoover的吸尘机系列产品业务、Milwaukee、AEG专业电动工具及配件业务、ORECK品牌及地板护理业务……

  经过二十年的收购和布局,创科实业形成了电动工具、户外动力工具、手动工具及存储箱柜、地板护理业务四大板块的格局。最重要的是,在多个领域它做到了中高端市场,品牌溢价高,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霸主。

  总结一下,创科实业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一个是创始人钟志平的过人的眼界,二是扎根香港、背靠大陆。

  创科实业的存在,可以说是撑起了香港制造业的半边天。同时也证明了,在房地产、金融业发达的城市,也有制造业的生存空间。

  有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一座城市是否可以离开制造业?是否可以只靠服务业撑起城市的发展?

  举几个例子,纽约的金融业在全球范围内是首屈一指的,大名鼎鼎的华尔街便坐落于此,但纽约同样有着较为齐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东京、新加坡、伦敦等城市的制造业同样发达。

  从全球这些服务业发达的城市来看,香港服务业虽然也发达,但制造业属实拉胯。

  换个角度看,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先进制造业在香港大有可为呢?像创科实业这样的制造业企业,未来是否能再上一层楼?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在去工业化的背景下,香港经济能否赶上隔壁深圳的增速?如果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又能否为香港经济的发展增添强劲动力?